心房颤动(房颤)相关卒中负担仍十分庞大。在美国波士顿召开的2014心血管健康代谢大会(CMHC)上,巴黎狄德罗大学教授和Bichat-Claude Bernard医院冠心病监护室主任Gabriel Steg博士和斯坦福大学医学部主席Robert A. Harrington博士围绕“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卒中预防最佳治疗:华法林还是新型口服抗凝药”这一论题,从这两类药物的有效性、费用和使用方便性方面展开辩论。
华法林处方仍不足

Harrington指出,在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中,华法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药物,可使患者卒中风险降低64%。然而,“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使华法林很难使用,正因如此,在可能获益人群中,华法林的处方量并不足。”
新型口服抗凝药被证实有较好的耐受性,不需要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使得这类药物比华法林更容易使用。目前关于新型口服抗凝药的优势已有充足文献,范围涉及相对低危房颤患者到很高危患者。”
在与华法林头对头比较的试验中,新型口服抗凝药也显示出更好地降低风险作用。Harrington讲到,“如果你观察这些信息的一致性会发现,两种不同剂量的达比加群、一种剂量的利伐沙班、一种剂量的阿哌沙班、两种不同剂量的依度沙班,唯一有利于口服维生素K拮抗剂的是低剂量的依度沙班。”另外,新型口服抗凝药显示比华法林具有更强的预防颅内出血作用,且有较低的死亡率趋势。
边际效益

相反地,Steg辩论道,新型口服抗凝药相对于华法林的获益“可能是边际性的”,而且“作用可能被高估,因为试验中的患者多为理想患者”。然而,“我们知道临床实践中治疗的患者更虚弱、年龄更大、治疗的依从性更差,更多合并症未能在试验中进行很好地探索”。
Steg指出,其他有利于维生素K拮抗剂(如华法林)的理由包括有大量临床使用经验、发生致死性出血情况下拮抗剂的可用性、监测治疗水平和依从性的能力等。
“如此重要的抗凝治疗若无法监测依从性是极大的问题,”Steg讲到,“使用华法林,至少你可以知道患者是否在使用药物以及药物的波动性。”
最重要的是,“使用华法林成本低,相对于新型口服抗凝药,华法林十分便宜。在一个控制成本的时代,我不得不问:与使用大量资金用于挽救更多生命相比,将这些资金用于资助稍有优势的治疗,价值何在?”
(来源:CMHC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