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MR CLEAN、ESCAPE、EXTEND-IA及SWIFT PRIME等随机对照试验表明,采用最新一代血管内取栓装置行动脉内介入治疗可显著改善严重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结局。一项最新分析表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应用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后接受动脉内介入治疗似乎具有成本效益,为动脉内介入治疗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的应用进一步提供了证据支持。
研究者科罗拉多大学的Michelle H. Leppert及其同事根据已发表的相关文献、MR CLEAN研究及美国索赔数据库创建了一种决策分析模型,用于评估与单纯静脉内应用tPA相比进一步实施动脉内治疗的寿命成本及结局。结果发现,在静脉应用tPA基础上进行动脉内介入治疗可使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寿命增加0.7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成本仅增加9911美金,增量成本效益比为14 137美元/QALY;采用多向概率敏感性分析预测的成本效益(≤$50,000/QALY)为97.6%。综上可见,对发病6小时内的前循环卒中及近端闭塞患者,在标准药物治疗基础上行动脉内介入治疗可能有较好的成本效益,有必要对可疑前循环梗死患者行血管影像学检查以确定是否需动脉内介入治疗。此外,有必要创建综合卒中中心网络体系以确保符合标准的患者及时得到动脉内介入治疗。
Larry B. Goldstein评论认为,对能在症状发作后不久就得到治疗的、近端闭塞所致的前循环梗死缺血性卒中患者而言,动脉内介入治疗具有成本效益。从对MR CLEAN数据的探索性分析可见,在静脉tPA基础上行动脉内介入治疗的获益会随治疗时间窗的延长而减少,并在发病6小时后无临床获益。因此,临床上对动脉介入治疗的成本效益进行分析时应考虑患者选择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