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循环》:中国心脑医学论坛作为国内心血管与脑血管疾病领域共聚的权威性专业会议,对于心脑共患疾病的治疗和预防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届会议的主要亮点有哪些?
孙宁玲教授:中国医学心脑论坛今年是第九届,每一届都有不同的主题和亮点,其中涵盖了神经科医生和心内科医生对卒中和冠心病这一主要议题进行的对接讨论。因为虽然两者同为血管疾病,但治疗存在差别,血管结构和功能也不相同。在这九年中,我们针对诸多问题进行了讨论,本次心脑医学论坛的主要亮点就是对于脑血管疾病降压目标要降到多少的争议,到底降到更低一点好呢,还是应该努力维持有效的灌注压。目前神经科医生和心内科医生已经达成共识,但在在最初的第一届、第二届会议中存在争议,原来神经科医生认为血压不宜降到太低,不降压要比降压好,但现在认为对于陈旧性卒中必须降压,《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版》也指出,降压是改善卒中复发的关键因素,本次讨论的主要问题是,平稳降压好还是降压达标好,第二个问题是卒中患者如何进行抗栓治疗,是用抗血小板药物还是采用华法林抗凝,二者联合对于患者是风险增加还是获益增多,这也是讨论最多的争议问题之一,所以本次会议有半天都是辩论,神经科医生和心内科医生进行学术PK,使大家更详细地了解疾病治疗的规范。
《国际循环》:H型高血压是2010版中国高血压指南的新亮点,也是我国脑卒中高发的重要原因之一。请问与其他类型的高血压相比,H型高血压在病因和临床表现上有哪些不同?在其预防和治疗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孙宁玲教授:H型高血压是中国自己提出的一个高血压类型,是基于血压增高同时伴有同型半胱氨酸增高这样一种现象提出的。为什么中国提而国外不提呢?因为在欧洲、美国、加拿大等西方国家和地区,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相比有所降低,其食物中补充叶酸的水平是增高的。同型半胱氨酸的增高与叶酸水平的降低有关,中国是一个低叶酸水平国家,因此中国有更多的H型高血压,导致卒中的风险增高。中国是一个卒中高发国家,所以这样一种类型的提出对卒中的早期预防及治疗是提供了一种可逆性的可能。
《国际循环》:急性脑卒中患者的降压问题一直是卒中治疗领域和高血压领域专家关注的焦点。作为高血压领域的权威专家,您认为应该怎样对待卒中患者的降压问题,如何选择是否降压?最佳的降压目标应为多少?
孙宁玲教授:应当说急性卒中患者绝大多数在神经科处理,在心内科治疗的较少,在心内科或高血压科就诊的脑卒中患者一般都是陈旧性慢性卒中伴高血压的患者。脑卒中治疗指南和中国高血压指南都提出,在卒中急性期应该根据具体的血压水平来决定降压治疗方案,收缩压大于200 mm Hg,舒张压大于120 mm Hg时,降压速度不能太快;需要降压的患者,如需采用静脉药物,降压幅度应为多大,在多长时间内完成,这些是有规定的。如果患者卒中发生前在服用降压药,卒中发生24小时后就可以继续服用降压药。急性卒中患者的具体状态不用,有些是脑出血,有些是大面积梗塞,有些是小面积梗塞,有些有肢体功能障碍,有的没有,要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来决定降压的速度和目标。陈旧性卒中的目标血压应小于140/90 mm Hg。
《国际循环》:固定复方制剂作为高血压治疗的重要手段,《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版》和2010版《台湾心脏病学会高血压管理指南》中都对其在高血压治疗中得地位给予肯定。当前的固定复方制剂类型繁杂,您能否具体介绍一下如何进行选择?
孙宁玲教授:固定复方制剂的优点是疗效叠加,不良反应降低,依从性好,经济效益比较高。我国有三种与降压有关的固定复方制剂:第一种是传统固定复方,包括降压0号、复方降压片、珍菊降压片等,这些药物都是三种以上极低剂量药物组成组方。第二种是新型固定复方制剂,ACEI或ARB+利尿剂以及ARB+CCB,还有CCB+β受体阻断剂等组合。以上都是两种药物的联合,在提高达标率,降低不良反应方面具有优势。高危患者,II级以上的高血压患者或者是单药控制不良的高血压患者都可以采用固定复方制剂。第三种是降压药与非降压药的组合,如降脂药(阿托伐他汀)+氨氯地平,既能抗动脉粥样硬化、降胆固醇,又能降压,对于高危的早期预防性治疗的患者是有效的;ACEI(依那普利)+叶酸的固定复方制剂,一个补充叶酸,一个降低血压,二者联合改善血压控制。这三种类型的固定复方制剂适用于不同的患者:对于卒中一级预防的人群,ACEI(依那普利)+叶酸是合适的;对于有冠心病家族史的患者,如果已经存在动脉粥样硬化,降脂药+氨氯地平比较合理,既能降压又能降脂;对于血压比较高的患者,固定复方制剂疗效更好,其方便、简单、依从性好等特点,使患者能够坚持长期服用。血压的管理,不仅仅是降低血压,同时还要对多重危险因素进行综合控制,固定复方制剂均体现了这方面的优势。